当前位置:首页 > 自驾游 > 正文

为何专业马拉松运动员一年只跑两场全马?

直到去年受伤,川内的全马参赛数量才回落到9场,今年脚伤痊愈,他又恢复密集参加的习惯,自6月以来,他已经参加三场大赛:6月4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马拉松,2:14:04,第五名,前四名都是非洲选手,6月18日,日本隐岐岛50公里超马,2:47:35,冠军,7月2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马拉松,2:09:18,季军,这也是他的第70场马拉松,创造23次破2小时12分的世界纪录,而一个月后的8月6日,川内优辉又将出征伦敦世锦赛——今年他的第六场马拉松!
为何专业马拉松运动员一年只跑两场全马?

如果你留意过马拉松训练计划,就会发现它们几乎都需要16周以上的周期。

也就是说,对多数人而言,如果你追求在马拉松比赛中跑出好成绩,至少需要用四个月左右来准备。

大多数国家的专业运动员主要靠比赛奖金吃饭(如果你成绩好、名气大的话,还有出场费和赞助收入),所以他们务求一击必中,会更加注重赛前精心备战,比赛时拼尽全力,以及赛后恢复休整(因为比赛消耗巨大)。

这样两个周期下来,再扣掉没有大赛的夏季两个月,差不多正好是一年。

一年两场全马大赛,他们如果能跑进前三名,至少会有几万美元收入;而大满贯比赛的冠军奖加成绩奖可高达十几万美元,破纪录者更多;再加上几场半马等较短距离比赛的名次奖,也可以过得很滋润。

当今世界“马拉松天王”、肯尼亚人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原本主项是场地5000米的他,从2013年开始跑马拉松,每年只跑两场全马:

2013年汉堡,柏林;

2014年鹿特丹,芝加哥;

2015年伦敦,柏林;

2016年伦敦,里约奥运会;

2017年上半年,耐克破2计划。

其中他除了在2013年柏林马拉松,不敌以2:03:23打破世界纪录的冠军基普桑(Wilson Kipsang)之外,其余八场都勇夺第一,包括两次在伦敦击败基普桑。

例外当然也有。1981年首届北京马拉松冠军、1946年出生的瑞典人斯塔尔(Kjell-Erik Ståhl,下图右),在他37岁的1983年总共跑了11场马拉松,而且成绩还很好。

那年在赫尔辛基世锦赛,他以2:10:38排名第四,比冠军只慢35秒,同时刷新PB和瑞典国家纪录——至今仍是。

这一现象绝非昙花一现。在那前后四年间,斯塔尔共完成45场马拉松,绝大多数都跑进2:20。

日本公务员川内优辉是个达到专业水准的业余高手。在2012至2015四年中,他也完成46场马拉松,其中在2013年首尔马拉松跑出2:08:14的PB,比中国国家纪录还快一秒!

直到去年受伤,川内的全马参赛数量才回落到9场。

今年脚伤痊愈,他又恢复密集参加的习惯。自6月以来,他已经参加三场大赛:

6月4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马拉松,2:14:04,第五名,前四名都是非洲选手。

6月18日,日本隐岐岛50公里超马,2:47:35,冠军。

7月2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马拉松,2:09:18,季军。这也是他的第70场马拉松,创造23次破2小时12分的世界纪录。

而一个月后的8月6日,川内优辉又将出征伦敦世锦赛——今年他的第六场马拉松!

对于这问题我有点体会,本人是中长跑的业余爱好者,10年前跑过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在业余爱好者中算中上水平吧。长跑是有氧运动,需要大量消耗葡萄糖、肝糖原、脂肪等,跑的距离越长,消耗能量越多,对身体损耗越大,恢复时间越长,这为什么有些选手后面体力恢复不过来时要放弃一些比赛。高强度比赛时候1500米要三天时间恢复,3000米大要一个星期时间恢复,5000米是10天,10000要半个月,半程马拉松要二十天,全程马拉松要一个半月,这是个人估计的时间。这只是恢复正常而已,但是要进行下一次比赛必须还要进行系统的训练,越长距离的需要训练准备的时间也是越久,所以一年最多可以参加三次马拉松比赛,为了减轻压力,一年跑两次比较合适,毕竟不是每天都训练的。

马拉松是高强度的耐力运动,对人体的运动负载要求很大,现在的马拉松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赛事很多,相比很多马拉松业余爱好者一年跑个十多次来说,专业运动员追求的是成绩上的更高更快更强,人的身体机能都要经过科学的调整,要把最好的状态运用到比赛上去,拿好成绩是专业运动员的首要任务,轻易不比赛,比赛就得全力以赴拿最好成绩。

所以说,专业运动员的比赛要少而精,要经过之前科学系统的针对性训练,和业余马拉松爱好者抬脚就是一个全马,各种背靠背赛事是完全不一样的。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满意。关于跑步方面的问题欢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