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铁 > 正文

兰州火车站的“兰”是错别字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过来呢?

  • 高铁
  • 2025-02-15 22:32:11
  • 33
兰州火车站的“兰”是错别字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过来呢?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铁路尤其是中国高铁实现飞速发展,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说到中国铁路的发展,自然离不开铁路沿线的火车站。

一、写错字的火车站是兰州站

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火车站也在不断升级改造,越来越有特色。

当然,不论车站建筑怎么让人惊艳,最大的特色一般都会在建筑顶端凸显自己的地名,这样做一举两得:一是标明自己的地域特色;二是能让途径的旅人一眼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处。

在这些火车站中,有一处是特别让人惊讶的。它地处我国西南交通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星。没错,它就是兰州。

让人惊讶的是,兰州火车站的“兰州”两字皆是错字:“兰”字的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较短;“州”字的最后一竖带了个钩,让人看着非常别扭。

更让人困惑的是,这两个错字居然高挂66年没有改过来,为什么?

二、兰州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兰州,我们都知道,是甘肃省省会,简称“兰”。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

古时候这里就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之一。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

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向西延展,兰州的交通、经济、文化、教育和战略作用等更加凸显:

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 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科研教育中心,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三、“兰州”错字闹了大笑话?非也!

那么,在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会出现火车站名出错的谬误?这两个字真的是错字吗?我们且来看兰州火车站“兰州”两字的由来:

1、从汉字演变上来说,“兰”字的演绎来自于“蘭”,指香艸也,从艸闌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大力推行简化字,1964年发布《简化字总表》,一直到1986年重新发布时,还对其中个别字做出调整。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内,我国通行的简体字尚处于不断定型的过程中,“兰”字之哪横长哪横短,“州”字是否加个竖勾,在六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里还不作为最终的书写标准。

2、从汉字书写魅力上来说,这两个字出自甘肃天水籍著名书法家张邦彦先生。懂书法的人都知道,我国书法流派甚多,字体有别,且不同的书写者有着不同的魅力表达。

“兰州”这两个所谓的错字,就是张先生书写别具一格的地方,是书法中可以包容和认同的魅力。

3、从历史文化背景上来说,兰州是一座历史文明古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

为了凸显黄河的重要性和这个城市不一般的气势,书写者在写“兰州”两字时,特意拉长“兰”字的第一横,并给“州”字带上勾,将这两字立在楼顶,气势立即就出来了。

作为兰州来说,有以农耕文明为核心内涵的黄河文化,有以多民族共融而共生的民俗文化,有以丝绸之路为发端而摧生的以佛教为主体的丝绸之路文化。

如今的兰州,依靠古老的文化底蕴,催生了更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张力。这种张力也表现在对兰州站“错字”多年的坚持和包容性上。

另外,从生活习惯上来说,不论这两个字是否出错,其出现的背景怎样,它巍然立在那里66年,已经成为城市地标,成为兰州一大特色,很多人也早就看习惯了,真要换掉,恐怕还不习惯吧?

亲爱的朋友,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很多人都长篇累牍分析过了,然后结论都是,这是书法大家写的,在书法角度看,不能算是错别字。

诚然,书法方面来说,汉字字体的变化多样,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大家约定俗成。草书抛开不说,毕竟草书写出来会让普通人太多看不懂。一般在公共场合使用的字体,即便是书法,也会选择大家都能够看懂的行书、行楷等。如果是更为规整的字体,使用在公共场合,就更要讲究个规范。

就兰州火车站上的兰州二字来看,笔画还是很规矩的,据说是书法家自己的字体。正是因为字写得规矩,兰字写成下面两横短,个人觉得就非常不妥了。

即便是书法,如果规整得如正字,使用在公共场合,在笔画上就应该严格规范。因为公共场合面向对象是所有群体,不是书法家对书法不懂的人,看到兰字就觉得是错别字。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规范字小学生等而言,他们看到兰州火车站的兰字,跟着写怎么说?算正确肯定不合适,算错误,小学生说兰州火车站就是这么挂的,大人名人写的就不算错别字 这是哪门子道理。

兰州火车站兰州两字,挂在博物馆展览馆个人收藏等都没有问题,艺术品嘛。挂在公共场合火车站作为地名,不仅有问题,而且显得不规范不规矩。

这么多年不换,只能呵呵了。如果是有连笔的行书什么的还好说,问题是一笔一划清清楚楚的“正儿八经”书写,只能让人民群众看笑话。非要扯书法,就和回字八法的孔乙己一样了。

普通人民群众毕竟是大多数,公共场合的东西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公共场合地名用书法,本来就不太严肃的事,就全国各地而言,都有这个恶习罢了。所以大家没法相互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