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乘车 > 正文

谁能举例阐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

  • 乘车
  • 2025-04-14 21:33:16
  • 50
谁能举例阐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

对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按常规我们的理解是所学的知识面和行为融合一体。知是知道,识是见识、认识,知与识携手为“知识”。知识是通过书本而存储于大脑记忆的经验,知识可以通过文字形式记载、记录,以便借鉴和学习,也可以通过口口传授,手把手的教学等等,那要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说白了就是要和实际的实践相互融合,真正做到才行。但其实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知道你就要做到,你不能光说知道,实际上行为却做不到。比如说,抽烟,很多人都知道对身体有害,但却戒不了;酗酒,很多人也知道对身体不好,但到酒桌上就什么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现实生活中很多不文明的行为,随地乱扔垃圾、随地乱吐痰、乱插队、霸座、破坏公共设施等等,这些三岁小孩都懂是破坏环境,不道德行为,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还要去为之?道理很简单,因为做不到“知行合一”,所以,所做所为无法自我约束,自觉尊守道德法律法规。当然,人非圣人,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确实很难,只能说能做到尽量去做,确实不能做到也就随波逐流吧。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真知?真知就是,“知”是行动的本心,而“行”是“知”的结果。比如:我们很多人读书学习,经常是看似‘知道’其实是“假知”,学而不明,或是学而不行,这种“知”,不是真正的“知”,无法坚持持久的“知”,都是“假知”。

1、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假知”:就是一种自我欺骗“本心”的假象

人的‘本心’是对“真知”充满渴望,就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学习和完善自我”,然而,只有10%不到的人是“真知”状态,就是“真正知道,而且做到”。

比如,很多人喜欢“辩论”,以为自己是“真知”,但其实,“真知”的人不会与“无知”的争论,“真知”的人会“知行合一”即言行合一,用“行”立“知”,而不是浪费在争辩上。

2、我们的身边90%以上的人都是“假知”,这些人滥竽充数地充满在你的社交圈中,泛滥于你的生命中,你的再多付出都只是得到“假知”

事实上,很多人的答应都是“假知”,说说可以,但内心却是“无为”更不会“而做”。

打个比方,你的团队有100个人,你认为很多,但是90%的人处于“无为的假知状态下”,而你的100%的精力又要分解在这些“假知”的人身上,这时,你就是个失败者,因为你即无法专注于那极少数“真知”的人,又无法及时发现那绝大多数的“假知”的人。

知行合一不是空谈,而是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发生的“成功之道”,90%的人都违背此道,每天看似忙碌,没有时间,其实都是为了“假知”而进行的一次次的遮掩而已。

比如我总是听到“我很忙,你没有时间学习,改天再说”,你会发现不仅今天,每天都是这样,你也会发现“总是这群人经常说这类的话”,所以,你就应该明白“这些人对于你就是假知”,所说的话只是遮掩而已。

假知或是知而不行:知易而行难,就是说讲道理大家都会讲,但是你真做出一件事情时,却很少有“知行合一”的,这都是“假知”。

今日头条孙洪鹤,创业教育、品牌营销专家、创投专家《创业五部宝典》主编,互联网畅销著作〈风口〉联合主编,知名策划人,更多的实战分享请关注我今日头条动态,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