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应该是巴西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吧,这个沙漠位于巴西北部地区,紧邻大西洋,有着1500平方千米的面积,这里每年降水量高达1600毫米,基本与我国广州相当了,所以,这片沙漠特别另类,更另类的是,这里因为每年1-6月份,随着雨季的来临,降水会在沙漠中堆积,形成数以千计的小湖泊,在这些湖泊中,可以说鱼虾成群,螃蟹蛤蜊遍布,甚至一些当地居民靠在这些湖泊中打渔为生,为什么别的沙漠寸草不生,这个沙漠这么独特呢?
你说的应该是巴西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吧。
这个沙漠位于巴西北部地区,紧邻大西洋,有着1500平方千米的面积,这里每年降水量高达1600毫米,基本与我国广州相当了。
所以,这片沙漠特别另类。
更另类的是,这里因为每年1-6月份,随着雨季的来临,降水会在沙漠中堆积,形成数以千计的小湖泊。在这些湖泊中,可以说鱼虾成群,螃蟹蛤蜊遍布。甚至一些当地居民靠在这些湖泊中打渔为生。
为什么别的沙漠寸草不生,这个沙漠这么独特呢?
其实,这片沙漠并不“正经”,沙漠代表了干旱,但是这里处于热带雨林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气候却非常湿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气候湿润会形成沙漠呢?
这源于此地强烈的海风,这里的沙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沙漠,而是海沙,海风将海滩上的沙子吹向内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慢慢对集成了浩瀚的海沙沙漠。
而因为海沙里含有大量的盐分,沙漠中的水也都是咸水,所以虽然这片沙漠满是水,却很少有植物覆盖。
而沙漠中鱼虾蟹更是进化出“抗旱”能力,它们的卵即便经历干旱,也能在雨季到来时,重新孵化。
资料图。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本姑娘!
它们并不是河虾。虽然由于它们背上有大大的壳,因而被当地人称为“壳虾”。但是实际上,它们是蝌蚪的一种。澳大利亚中部的吉布森沙漠,虽然被叫作沙漠,但沙子不多,却遍地是石砾和红土。这个无沙漠却遍地是蝌蚪的故事,就发生在吉布森沙漠。
在吉布沙漠地区,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人们往往会看到,水洼中、泻湖里,有一群群的像虾一样的蝌蚪。这些蝌蚪除了背上长着一个大大的壳,身后还有两根分叉的尾巴。这类小生物最长的只有7厘米长,尾巴就占据了全身极大的比例。这些蝌蚪,是一种史前生物的留存物。
这类蝌蚪的生命很短暂,但它们的卵生命力却超级顽强。蝌蚪卵能在极寒或极热的天气下存活,虽然表面上看去像是已经死去毫无用处,可以任凭风将它们吹到澳洲任何地方。但是一旦遇到充足的水份,它们便迅速复活并很快孵出小蝌蚪。
然后这些小蝌蚪因为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疯狂地成长,希望在地上的雨水干涸之前,再产下自己的卵。虽然它们成长很快,但是对许多水鸟和陆地动物而言,它们依然是最容易捕获的食物。所以,它们的寿命往往也很短,不是自己死掉,就是被别的动物吃掉。
这些蝌蚪的卵,比它们妈妈的生命,要长得多,可以在沙漠的湖边荫凉地或湿地里存活7年以上,期待下一次暴雨来临,获得充足的水份后,再次复活,再次大繁衍。
沙漠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荒芜、干旱,但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奇怪的沙漠,这里有遍地的咸水湖,并且有海龟、鱼虾生存。跟我们印象中的荒芜沙漠完全是两种形象。
这个“奇怪”的沙漠就是位于巴西北部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这个沙漠的降水量达到了1600mm。按照降水量来看这里不该是沙漠才对,大家对于降水量可能没有直观的印象,降水量超过800mm就属于湿润地区了。
一般降水量达到1600mm都发生在热带雨林地区,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就是热带雨林气候。每年的1-7月份降水量大增,咸水湖出现大量的动物也随之出现,到干旱时期咸水湖逐渐消失。
如此大的降水量是如何形成沙漠的哪?原因很简单也很明确,这块地方与其叫做沙漠还不如直接就称为“沙滩”了,这块区域比较靠近海洋,每年海边的沙子会随着信风飘向内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白色沙漠。同时由于海沙含盐量太高,植物又无法生存。就变成了大家口中“奇怪”的沙漠。
实际上这里就是一块披着“沙漠外衣”的“绿洲”,超高的降水量让这块区域被蓝湖覆盖,变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民间有句古话“千年草籽,万年鱼籽”,当干旱时期湖水消失,鱼籽保存下来第二年降水量大增,沙漠上的湖再次出现,鱼虾海龟就会随之出现。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一篇:天津滨海有几个高铁站?
下一篇:出去旅游必备的旅行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