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汽车下乡的本质
汽车下乡是2009年实施的一项惠农政策,不过目的不仅在于惠农还有刺激汽车行业的成长,所以第一次提出则是在《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早期符合标准的补贴车型范围比较窄,仅限于排量1.3L以下的微型客车以及轻型载货汽车,用低速货车换购轻货补贴会再高一些。
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下农村汽车保有量确实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在这一期间也是全部范围内汽车销量猛增的阶段,涨幅可以参考下图。
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同时说明了即将饱和,在增长期汽车下乡一度被忽视也不在被提及,但在饱和之后车市呈现出了明显的下滑态势,在这一节点提出汽车下乡无非是想要以农村市场拉动消费;所以选择的范围也加大到了1.6L以下的乘用车,以及3.5吨以下的货车,反符合这些标准的车型均可以申请下乡补贴,申请的流程如下:
1、按照正常流程购买车辆,并拿到车辆的所有相关手续。
2、准备证件包括农村户口户籍本、身份证、专用存折,与机动车登记证书、购车发票以及行驶证原件。
3、持有这些证件后将材料递送至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申请,材料逐级递交到县级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合格后会在将补贴打入专用存折。
完整的流程与车企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要符合排量和吨位的标准所有的品牌都可以申请补贴;而且申请补贴必须完整购车流程,否则哪来的登记证书和行驶证呢?所以车企所谓的直补与真正汽车下乡概念完全不同,而是以下乡为幌子高价走车。
高调参与汽车下乡补贴的品牌不点名是哪几个,但这几个品牌公布参与补贴的车都有很大幅度的让利;以汽车下乡的名义提出几千或上万元的补贴实际没有直接优惠的幅度大,其次补贴中还要求以报废低速车辆置换,这些报废车即使是废铁走正规报废流程也能评估出一定的残值,这种所谓的直补显然是套路。
汽车下乡的本意是好的,不论是否有刺激消费的目的但只要选择这类车也实实在在的能申请;只是在选车阶段要注意一些,否则补贴完后可能会比城市户籍没补贴的消费者付出的代价还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汽车下乡就没有具体厂商品牌限制。
与家电下乡指定型号不同。只要获得汽车生产目录的企业都可以提供下乡车辆,购置税也有一定程度的优惠。而最近所谓的“汽车下乡”只是对政策的一个解读而已。上图可以看出来,一部分补贴来自老旧柴油货车的淘汰奖励。
新一轮的汽车下乡,本意是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报废三轮汽车购买3.5吨以下的货车或者1.6升(含1.6)以下的车型给予适当补贴。可以看出来并没有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这一轮汽车下乡也是同样没有招投标指定厂商、车型。也是只要具备汽车生产资质、产品在汽车生产目录内就可以下乡的。
因此世面上1.6升排量以下的汽车,都可以下乡销售。汽车销售越来越不景气、产能过剩、购买力有限、而热销的就几个品牌而已。所以大部分车型都在寻找突破点。尤其是销量差的车企,会想尽一切办法卖车,车辆卖出去才有钱赚。我记得前几年在4s卖车的时候,为了明正言顺的降价,厂家会举办各种活动,销售部门也会绞尽脑汁搞促销。现在这些降价理由已经烂大街了,消费者没人傻乎乎的相信各种促销政策了!要么是滞销车型优惠力度大,随便找个理由就能降价,要么是高配车型,降价上万。都是噱头,有指定条件的。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卖车!
这些套路都被城里人看清了,已经玩不转了。
恰好新政策发布!农村玩套路更容易,厂商恨不得自己贴钱搞补贴。只要把车卖出去就好,借着补贴风名正言顺降价促销,有政策的支持,降价理由更让人信服,这绝对是一个增进销量的机会。谁会眼睁睁的错过?大众都动心了!别说其他车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