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史上最科幻战机-苏47“金雕”,为何最终销声匿迹?

▲“金雕”也许苏-27太过优秀了,在俄罗斯试验了多种改型飞机,包括苏-57,被人称作“拍扁的苏-27”,当美国打造出F-22,全面压制苏-27,俄罗斯自不甘落后,继续在苏-27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便有了苏-47,原型机于1997年首飞,2002年正式编号苏-47,可以说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飞行性能高,多任务能力强,还有一定隐身能力,然而经过军方反复思考,还是难以满足与F-22相抗衡,最终决定下马,也就变得毫不奇怪,装备首在使用型,不能克敌制胜,即使堆砌太多的技术,看似眼花缭乱的性能,也无济于事,不过,通过相关实验,完成几百次飞行,为俄积累前掠翼技
史上最科幻战机-苏47“金雕”,为何最终销声匿迹?

▲“金雕”

也许苏-27太过优秀了,在俄罗斯试验了多种改型飞机,包括苏-57,被人称作“拍扁的苏-27”。当美国打造出F-22,全面压制苏-27,俄罗斯自不甘落后,继续在苏-27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便有了苏-47,原型机于1997年首飞,2002年正式编号苏-47,可以说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飞行性能高,多任务能力强,还有一定隐身能力,然而经过军方反复思考,还是难以满足与F-22相抗衡,最终决定下马,也就变得毫不奇怪。

装备首在使用型,不能克敌制胜,即使堆砌太多的技术,看似眼花缭乱的性能,也无济于事。不过,通过相关实验,完成几百次飞行,为俄积累前掠翼技术,立下不少功劳,这也是苏-47被广泛传唱的原因。

当年按下一代战斗机而打造,设计不谓不用心,投入重金,反复试验,试验的结果证明,它是优秀的,然在技术上面临突破的困难。比如前掠翼,到底没有解决机翼结构发散的障碍。

当然,如若俄罗斯现在不差钱,持续推动这一项目,上演“金雕”归来,并非不可能,这飞机总比苏-35要好些。

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无数类似“金雕”的项目,大约也只能嗄然而止,令俄不仅为之扼腕叹息,就是今天航空界,仍津津于其设计的回味无穷。

不过有一点也请注意,美国停止了类似项目X-29的研发,并不觉得心疼,因为它的完成程度要比苏-47低得多。今天俄罗斯将自己的五代机命名为苏-57,也算是命名上的一种寄托吧,从苏-27到苏-57,走过中间一段艰辛,未来研发之路也许能走得更稳。

苏-47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出色的亚音速机动能力,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正向RCS和超巡,也正是这两个缺点将苏-47打入了冷宫。

苏-47的研制的目的是下一代五代机,通过F-22来看的话,美国空军当时对于五代机的理解就是:低可探测性。(随后美国空军的理念发生了改变,不过新的五代机概念低可探测性依然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化,美国空军对五代机有了更新的理解

以低可探测性为主,其他具体设计来应对具体的情况的理念糅合出的五代机就是F-22。比如:F-22为了应对苏联的可能存在的对地打击力量,必须具备短距起降的能力;F-22还要有足够飞越战区的航程,因为F-22的任务是协防甚至完成整个西欧的制空,所以航程必须足够;F-22还要拥有出色的超音速和亚音速机动能力,这是为了对抗苏联的四代机等等。

这些共同的特征构成了F-22,但是当时五代机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低可探测性。

就算俄罗斯的五代机理念与美国有很大不同,但必须承认的是低可探测性对于飞机的生存和帮助,所以对于五代机来说RCS是必须的。

当然不同的五代机也有不同的侧重方向,F-35,J-20就和F-22有很大区别,不过RCS是均有的指标

超巡的能力,超巡的意义在于什么呢?超巡的意义在于快速进入战场的同时还能尽量的省油。(这个省油是相对的,因为亚音速巡航才是最省油的,只能说超巡比开加力超巡要省油很多)

对于大多数的不能超巡的战机来说,同样可以通过加力来提升自己的速度从而达到快速到达战场的目的,但是那样做的话,飞机的油量会遭到极大的损耗,要是考虑留下部分燃油用于返航,那么飞机可以持续作战的时间就会被极大的限制。

但是苏-47的前掠翼在跨音速区间的波阻和超音速后的配平阻力都会较大,这就导致苏-47很不擅长超巡,对于俄罗斯这样国土面积庞大的国家,超巡的能力可以说是很重要的。

超巡的难点在于超音速配平阻力,激波阻力和发动机,其实说到底也就是超音速升阻比和推力

所以苏-47的优点固然存在,但是根据时代的选择,正向RCS和超巡足以将苏-47打入冷宫中了。如果是注重机动能力的四代机,苏-47会比较适合,但是那个年代也无法解决前掠翼气动弹性发散的问题。

况且苏-47也只是验证机,是为了下一代战机做技术验证的,这样的飞机其他国家有很多,有了缺点最后弃用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合理的。